• 寒假课程研究——跟专家学专业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2-02-09

 271教育集团寒假各学科案例展示与专家点评直播正式拉开帷幕,整合课程专家、集团各校专家教师等优质资源,全力突破大单元整体学习落地中的核心问题,创新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的271BAY支持下大单元整体学

习课堂模式全面固化,标准全面提升,我校各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到课程研究中。

化学学科 段玉霞

 普通高中化学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吴星教授的指导指导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吴教授以鲜活的案例和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引领。

1.对学科大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科大概念是由大量的事实性知识归纳得出具体概念,具体概念进一步抽象成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是学科最核心的观念处于学科结构中心位置,它是形成学科观念的基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2.认识到了单元教学的特征

 单元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以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为独特载体,聚焦独特功能,在内容、功能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聚焦学科基本问题通过建构事实、概念、方法等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高度抽象的课程学科大概念。

3.在大单元整体学习中以下三点要特别重视(1)合理规划大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在研究课程目标、学科大概念、学业质量、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指定的,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学生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指导具体的教学。

(2)大单元整体学习中务必厘清逻辑

 以“铁及金属材料”这一单元为例,整个单元从自然界中的金属矿石开始,金属矿冶炼得到金属,由金属融合得到金属材料,进一步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金属材料废弃以后需要进行回收再利用。整个单元在整体感知阶段联系初中所学内容回顾金属冶炼、列举金属及化合物、说说金属回收的意义,探究建构阶段以铁为例进行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的探究,应用迁移阶段以铜电路板的腐蚀液中金属的回收为载体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解决问题,重构拓展中进行新问题的再解决。

(3)要充分重视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评价

 学程中的学习活动既是学习内容又是过程评价工具,学习之后的形成性评价具有独特的功能必须精心设计,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书写作业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学生天天喜欢做作业所以必须创新作业形式。批改作业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寻找学生会或不会的证据,作业的批改需要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适当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全力践行大单元整体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向着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努力。


生物学科 尹秀晶

 2022年2月9日上午进行了271教育集团生物学科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的案例展示以及专家点评直播活动。结合学程的编制经历以及课堂的使用反馈,对本次活动有一些感悟和思考。

 本活动展示了两个高中案例单元的学程,首先介绍了单元划分的依据,一是依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二是依据教材章节划分,使得整个高中阶段的单元内容连续,主线明确,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然后是学科大概念和课程大概念的确定,依据课标内容要求确定学科大概念;依据课标学业要求确定课程大概念,明确学科育人价值。最后是学程结构的展示,从设计思路到知识内容详细介绍。

 我参与修改了第十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整个学程修改过程中组长采纳了我的几点建议,改进部分内容、理清了阶段逻辑,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学程更加整体、完整、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思维训练方式呈螺旋上升的特点。通过这次学程的修改,我认识到团队存在的重大价值,每个人往往会受到思维习惯、教学背景、教育背景、智力水平等内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在学程修改过程中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就需要人人献计献策,把学程修改的更好。由于本次课程整合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思维定式以及已有的学程文本,整体设计四阶段,分项设计学习活动,保证学程的逻辑性、整体性,这一方面是不容易的。加上在线共同编辑文档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更快的把我们的智慧快速整合为完整的学程,减少了传输文件所浪费的时间。通过本次课程整合体会了努力就有回报的快乐,本次整合我利用了接近三天的时间认真进行教材研究、教参研究、课标研究,从学科知识到学科育人价值的不断分析,完成了学程研究和修改,过程虽然辛苦,结果却很美好,诸多建议均被采用。

 案例展示后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专家组成员,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核心素养测评组组长,上海市教委生命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胡兴昌教授对两个案例进行专业指导。胡兴昌教授对学程结构进行了重新梳理。

 首先是对本单元进行概述,包括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核心知识、重要概念、以及与社会生产实践、学生生活的联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和素养等。单元概述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简明扼要阐明单元的主题,让教师和学生更透彻、更完整地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有初步感知。教师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概述,教师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然后将整个单元划分了单元学习概述、单元学习要素、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反思四个大部分,原来单元概述中的几部分放到单元学习要素里面了,包括单元内容标准(课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评价等,进行单元整体学习课前指导。然后把四个阶段学习任务放到单元学习内容中,按照顺序分别编号为(一)整体感知(二)探究建构(三)应用迁移(四)重构拓展,胡兴昌教授提出评价任务应该采取多样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而不是单一的习题,原来每个阶段里面的内容无很大改动。最后加了一个学习反思部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提升学习有效性; 总结本单元课堂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知识如何与学科素养融合,学到了本学科哪些育人价值。


数学学科 贾凯

 2月6日,我们开启了为期五天的课程整合活动。在这紧锣密鼓的几天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全力研究,兄弟学校相互借鉴,共同成长,集团还特邀教育部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对我们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今天直播案例展示及专家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 案例研究与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在研究一个单元时,往往会画地为牢,自己将自己锁死在本单元的内容,陷入知识立意的授课。这样的授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满足当前新高考对人才选拔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学习”。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所以要基于数学的核心素养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学程。

 2. 通过本次直播,我对大单元整体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尚志教授指出“目标一定不要知识立意,只有真正参与过程的设计,才能了解活动设计的意义”。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核心在为学生学习过程提供支架,通过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结合案例分析及点评,我认为要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关键的是老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然后才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的,有逻辑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最终通过具体、可测的多元评价判断学生的目标达成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3. 听了于凤雪老师对于《导数及应用》这一单元的学程设计,让自己收获颇丰。这个学程设计在形式上更加规范,每个栏目和活动的设立都不是多余,最终能够指向学程的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程的设计不仅仅在形式上更加规范,而且更加重视学程的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总目标与分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最终指向本单元的目标,实现核心素养。

 这次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研究与课堂实施中需要突破的几个方面,也为节次明确了数学学科内容的研究路径及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设计思路。越研究越感觉到数学的美,新学期,和学生一起探究数学美。


通用技术学科 张娜

 本次通用技术学科大单元整体学习案例展示与点评活动由教育部通用技术学科测评组专家委员会委员许一鸣老师进行指导,结合研发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案例,为以后课程实与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思考。

1.课标引领基础设计

 案例设计一定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进行基础设计,围绕学科大概念开展对情境、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内容的设计。以学习目标设计为例: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五个维度,将指向同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具体化、细化,最终得到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

2.活动设计指向学生

 进行活动设计时思考:主要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是什么?设计活动时主体一定从学生出发,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紧密结合。任务活动设计时要由浅入深,承上启下,前期可设置信息提取类、理解类的学习活动,后期要设计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等指向高阶思维的活动。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要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进而解决问题,最终指向学习目标达成,有效的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3.评价设计多元化

 通用技术的学科的定位是:动手、实践。关于涉及到设计作品的评价,要尽可能的多元化,综合多个维度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具有价值意义;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可从前期设计、制作工艺、作品成果、功能达成与实验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全过程的严谨程度;设计学生反思性评价时,与学生素养达成测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直指学科核心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会坚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思维方式提升为主攻方向,不断加深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研究,不断提升提升个人研究水平和育人能力!


语文学科 张肖宇

 今天的案例直播展示,山东省昌乐二中和潍坊实验中学的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个完整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设计案例,比较直观的展现了语文学科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探索成果。在整个案例展示和教育部课标组核心成员、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教授指导过程中,有以下两点让我很受启发。

 一是我们在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的时候,要做到“四看”,向上看课标,向下看育人成果,向远看培养什么人,向深看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课标是指挥棒,是旗帜,指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向,因此只有深入研究课标,字斟句酌,才能明确最新的要求,走在正确的语文学习道路上。育人成果是高考评价体系下绕不开的,甚至在很多家长视角和社会视角下,这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尺,因此育人成果也必须是我们指向的重点。但我们的育人,并不以分数为最终目的,而是要为学生一生奠基,因此一定要着眼长远,有长线意识,从当下能放眼未来,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无论是课标,还是育人成果,或是学生未来发展,其实背后都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四看”互相关联,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只有做到了这“四看”,才能设计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满足社会要求和学生家长期待、符合实际学情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二是要重视文本细读,不能因为大单元的“大”而忽视不同本文的个性,从而导致学习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每一篇能够选入教材、组进单元的文本,都足够经典,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尤其是一些历经岁月淘洗的名家经典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在现在这种大单元的学习方式下,稍有不慎在处理的时候可能就会导致文本挖掘过浅,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所以老师要格外重视文本细读,力争多角度挖掘文本,引领学生在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 张玥

经过一下午关于大单元整体学习案例的展示,以及通高中地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程菊教授对于两个案例的专业点评,结合近两天课程整合,一些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是超越课时的一种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确定的教学路径的载体。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内涵,所以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构学习单元,来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素养落实到单元中,以何作为统合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目标,于是,理论界和实践的双重要求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大概念”这一主题之上。

二是关于大概念,所谓的“大”不是内容庞大,而是最核心,最上位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一个定义,而是超出了一个普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科思想和理论的载体,它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换句话说,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横断性。举个例子,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共同建构可迁移的大概念是“区域差异”,也就是说,大概念具备一定的可迁移性。

 三是从学程的主体结构来讲,从学习目标开始,确定单元任务,设计单元情境,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过程中评价穿插,是完全符合现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是以终为始的一种教学形态的承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把学程的优势弱化,只教授知识,而并不教授学生思考的方法,就如程菊教授所说,我们要教给学生我们是怎么想到的,并且让他也能够这样想。

 四是终身学习是一种能力,创新是专家思维的核心特征,在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更要学会发散思维,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最高标准的案例。

 最后引用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的一句话,“解决真实问题是关键的学习活动”,我们做学程、创编案例,都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名教师要真正成长起来,需要充分激发教师潜能,唤醒教师的主动成长意识,让教师经常性地拥有“成长感”,并转化为进一步成长的动力,以课程研究为核心,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借势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